粽子的由来和传说

2022-03-25 16:20:14 来源:紫微黄历网

分享到:

 

粽子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,传入北方后,用黍米做粽,称“角黍”。据考证,粽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,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,到了晋代,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,还用作交往的礼品。

 

端午节吃粽子传说跟屈原有关,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,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,但却没有捞到,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,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,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,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。

 

粽,即粽籺,俗称粽子,主要材料是糯米、馅料,用箬叶或柊叶、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,形状多样,主要有尖角状、四角状等。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,粽形成了南北风味,从口味上分,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。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,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,传播甚远,流传到朝鲜、日本及东南亚诸国。

相关文章
版权声明:本文由“紫微黄历网“原创,版权归紫微黄历网与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,请勿擅自篡改、抄袭或转载。如有任何合作意向或疑问,请先与我们联系。 客服微信:huanglikef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