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躲端午是什么意思
2023-06-09 16:20:29 来源:网络整理
端午节躲端午,简称“躲午”,亦称“躲端五”,是地方民俗,是旧时流传于中国北方中原的端午节习俗,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,此习俗于宋代或更早似已形成。
古时北方俗以五月、五月五日为恶月、恶日,诸事多需避忌,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。《嘉靖隆庆志》亦记云:“已嫁之女召还过节”。又,《滦州志》:“女之新嫁者,于是月俱迎以归,谓之‘躲端午’”。
古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认为五月、五月五日是恶月、恶日。东汉王充《论衡·言毒篇》云:“夫毒,太阳之热气也,中人人毒……太阳火气,常为毒螫…天下万物,含太阳气而生者,皆有毒螫。”
后随阴阳观念传入,“恶”又指盛阳,如《论衡》对“五月五日生子不举”的解释:“夫正月岁始,五月盛阳,子以(此月)生,精炽热烈,厌胜父母,父母不堪,将受其患。”《论衡》将五月“恶”的理解或归之于“太阳”以及阴阳术数中“盛阳”,惧畏仲夏五月“太阳”、“盛阳”。
出于对入夏以后自然与生态所产生的各种巨大变化,人们心理上有诸多的恐惧,从而产生了“掩身,毋躁,止生色”等诸多禁忌。潘荣陛的《帝京岁时纪胜》中提到北平有五月五日不汲泉水的禁忌,以避免井毒的侵害。《嘉靖隆庆志》记云:“已嫁之女召还过节”。《滦州志》:“女之新嫁者,于是月俱迎以归,谓之‘躲端午’”。
关于端午节是否回娘家的说法,其实每个地区的传统都不同的。在我国民间,有这样的一个说法:闺女出嫁了,在端午节的时候不可以回娘家过的,就算回去了也不能吃娘家的粽子,不然会走霉运。这方面的习俗,在山东一带比较流行。他们认为过什么大节妇女都不让回娘家,正月十五不让见灯还要躲灯,甚至还有吃娘家的端午粽,对全家不利的谚语,意思是端午吃了娘家的粽子,亲人就会遭遇灾厄。
还有另外一种说法,在端午节的时候放假是可以回到娘家,让女儿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到父母身边的。在大部分地区,端午节都是有女儿要回娘家的民俗习俗的。古代女儿出嫁,长住丈夫家,难得见到自己父母。而从唐朝开始到清末,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,俗称归宁。五月的女儿节,要系上端午节的荷包,佩戴艾草还有五毒灵符,宛地的名俗是从五月初一到初五,打扮小女儿,极尽全力的展现她的美态,出嫁的女儿也都回到娘家来,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女儿节。
若还想了解更多节日相关知识,传统节日查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