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伏是哪一天开始怎么计算

2024-07-12 17:27:48 来源:网络整理

分享到:

三伏天是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,传统历书上规定:“夏至三庚便数伏”,就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,数到第三个“庚日”就开始进入三伏天了。这里的“庚日”是指干支纪日法中带有“庚”字头的那一天。

 

三伏是哪一天开始怎么计算

 

三伏天有的年份是三十天,有的年份是四十天,因为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出现的时间不同,所以导致中伏的时间有长有段,有的是10天,有的是20天,而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。

 

三伏天具体日期是按照我国的干支法来推算,以我国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,第四个庚日为中伏,立秋节气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。

 

三伏有初伏、中伏和末伏之分,它的日期是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。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,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,需要查历书计算,简单地可以用“夏至三庚”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,即从夏至后第3个“庚”日算起,初伏为10天,中伏为10天或20天,末伏为10天。

 

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。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(初伏)出现的时间不同,所以导致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。中伏时间有长有短,可能是10天,也可能有20天。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,有些年份是40天,两种情况。

 

我国古代流行“干支纪日法”,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,循环使用。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。庚日的“庚”字是“ 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”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,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。

 

从夏至开始,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,第3个庚日为初伏,第4个庚日为中伏,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。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,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。看来,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,所以,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,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。

 

这就是说,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,都是很热的,特别是中伏的十天(有时是二十天),是最热的。民间有“冷在三九,热在中伏”之说。

 

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时段。“入伏”后空气湿度增大,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,三伏天吹东南风,而东南方是海洋,空气潮湿,海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。三伏天”高温、高湿”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。北方内陆地区距海洋远,其气候特点是“高温、干燥”。

相关文章
免责声明:文章与图片均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,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,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。 客服微信:zwhlwkf